原子习惯 Atomic Habits - An Easy &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& Break

我初看这本书,以为又是一本鸡汤书,因为开篇作者就在讲述自己励志逆袭的故事,算是标准鸡汤书的套路。
不过这本书被很多人推荐,书中介绍习惯养成的原则和方法也的确具备实操性。

养成好习惯,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,但在实际执行时总会出现间隙性努力,持续性摆烂; 年初立Flag,年底来打脸,明年再重复循环一轮。
那么这本书就会提供一些帮助。

我读完最主要的收获:
习惯养成不能只依赖主观因素, 所谓的主观因素包括意志力,大部人的意志力都不足支撑养成终身的习惯; 也不能依赖原动力,兴趣. 人性终究还是好逸恶劳的,这些主观因素往往会在人性前败下阵来。
所以需要被动因素, 包括所处的环境,外部的压力等来辅助,甚至其作用往往还大于主动因素。

“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,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,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。” – 曾国藩

另外我自己的体会,习惯即使养成后其实也很容易的放弃. 这是个需要不断琢磨精进反复拉锯的长期修行, 并不存在21天习惯养成这样的轻松事。

相关书籍: 《微习惯》

最重要的四个原则:

书中提出了四个习惯重要的原则:提示、渴求、反馈和奖励

  1. 显而易见的提示
    我理解核心就是低成本启动的条件和环境; 同理如果想戒除某些习惯,策略也是大幅增加它的启动成本

例如想养成读书的习惯,那就在家里的餐桌边,马桶边,沙发边,床边都放上书,把电视柜换成书架,手机的主屏上放上读书软件和组件,打造随手都能翻书的环境。并且尽量打造到极致,极地的启动成本。像那种有柜门的书架就不太推荐,这种书柜里的书大概率只是用来展示,而是不是阅读的。

如果想不刷短视频,直接卸载软件是最有效的!那怕只在电脑上开都是好的,毕竟开电脑,打开浏览器,输入网站就是是一个高成本的执行过程,能大幅度降低刷视频的概率。

在某种程度上,这个技巧也正是利用人类懒惰的本性,用魔法打败魔法。

在四个原则中,我认为这是最重要,也最有效的。

  1. 变得有吸引力的渴望
    吸引力在生理上体现为多巴胺。在实验中,如果完全抑制老鼠大脑多巴胺的产生,老鼠则会失去一切欲望,包括生存的欲望。
    所以书中提出可以将想做的事情和要做的事件捆绑在一起,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性上期待有归属,文化认同,从众心理, 加入仪式感来养成习惯。

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部分的效果其实就因人而异了,不一定完全生效,更多是锦上添花的技巧。

我认为不如解决驱动力的问题,驱动力可以来自原动力和外部的压力。

  1. 简单易行的反馈
    有本书《说到做到》提到核心原则就是:重复,重复,重复。
    知易行难,执行才是王者。
    重复执行才能建立神经回路,所谓习惯就是神经回路的建立和固化,完成从刻意执行到无意思的自动执行过程。

这一章的内容其实可以归到一个原则里,让习惯尽量简单, 从《微习惯》开始,减少启动成本。最重要的不是做的多好,而是坚持重复去做。当坚持足够久,足够多,自然会从量变到质变。所以重点就是尽快地开始动起来。

  1. 让人愉悦的奖励
    利用激励,可视化,厌恶损失的心理,公开目标的压力,设定监督人等等技巧。
    一件事的成功可能时很多因素共同促成了,所以这些技巧都可以应用起来,来提高习惯养成和保持的成功率。
    我们还要明白这些技巧最终都是服务于我们的北极星目标, 不要过度沉迷技巧本身。
    就好比我们可以通过刷题等技巧来通过标准化考试,但通过考试只是服务于我们想成为保持好奇心,具备学习能力,具备独立思考,能有创新能力的大目标。

高阶

养成习惯不容易,如果和我们的天赋或者性格匹配起来,则能事倍功半。

认清自己是什么样的人,也会大有帮助。因为人与人是不同,不太可能有一套方法论适用所有人。
结合自己的天赋,天性,所处的环境,来制定和执行自己的解决方案。
书中提到Big Five性格图谱,我们还可以参考荣格以及MBTI等理论来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自我认知。

天赋可以是比其他人更擅长某种技能;也可以是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;
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天赋,那也可以尝试做地与众不同而胜出;
再者,沸水可以使土豆变软,但会使鸡蛋变硬。你不能自主选择成为土豆还是鸡蛋,但在变硬还是变软之间,你可以选择对你最有利的。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更有利的环境,你就可以把不利于自己的情形转变为有利的情形。

还有注意习惯的本质是神经回路的形成和强化,这样可以用最低程度的大脑负载做事情。但同时也有缺点,固化的神经回路也会让思维固化。这就需要我们还要能不断地反思来打破固化的认知。

最后,习惯养成最终目的肯定不是习惯本身,而是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,想怎么度过我们的一生这样的目标。
我们最终要建立的是一个精益求精,让人持续成长的体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