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婴国

作者武志红,很有名的心理学作家。

我们的成长可以分成两次,生理上从婴儿到成人是一次,心理上我们还需要真正实现自我认知和完全的独立自主。而后者可能需要到40岁以后才能领悟和成长,甚至有人一辈子都停留在心理不独立的巨婴阶段。

其实书中的问题不止在中国存在,任何国家任何人都可能有这个问题。在《中年之路》中也有类似的观点。

社会问题

只不过这个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下,在大一统思想的社会氛围下,这个现象在中国更加普遍。

中国社会千年来都没有强调个人的自由,个人要依附在集体里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,个人的价值是要由集体来定位和定义的. 个体的发展是需要遵循社会定义的。一个人追求个性和自由,与众不同,不和光同尘,那很容易就被扣上不孝,不忠,不仁的帽子。

这种社会很容易培养出巨婴。就是看似生理上已经成人,能工作,能挣钱,能成家育儿。但是心理上还是幼稚的,自恋自大还有强烈的依赖性。潜意识里随时都要找妈。

这种意识的外在表现成:男性就是找妈的妈宝男,女性就是找安全感的大母神。
女性要求男性要老实可靠,自己能完全把控, 对方要像小时候父母一样满足自己一切需求,否则就情绪暴躁;男性则希望女性能像妈一样继续照顾自己,自己继续当诸事不管, 张嘴等喂饭的巨婴。
从文学影视作品,到短视频,乃至真实的婚姻中,男性要宣誓听老婆,工资全上交,老婆快乐全家快乐,女性蜀道山,川渝暴龙的段子充斥着媒体和现实。而且对此大家习以为常,不觉得有问题。这样的婚姻中,双方其实都在互相索取,互相依赖,处在共生的状态里。最后的家庭状态就是一个充满怨念的妻子,一个消失的丈夫, 一个未来巨婴的孩子。

对个人的警示

对于个人来说,从这本书中就要反省自己。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这样的社会长大的,那我们自己是不是妈宝男,大母神?
我们自己是不是还不够独立,还想依赖父母,依赖社会?

中国历史上,个人可能的确必须依附家庭,宗族才能生存,毕竟像土地这样资源一直是稀缺的,个人无法独立获取这样的生存资源。
但是在现在社会,这个问题基本不存在了,我们自己完全可能独立的生存。
仔细思考是否一定要走父母、社会规定的人生轨迹?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是什么?自己该如何读过自己的一生?
然后赋之行动,自己对自己负责,不要对别人有期待, 自己搞定自己的一切。

当然依附集体生存也是一种生活方式。有些朝鲜的脱北者到了韩国后,没有国家或者单位帮他确定信念,帮他规划人生安排工作, 会觉得很不适应。在朝鲜,他们没有学会和掌握自我生存的能力;到了自由的环境,也不愿意学习这种能力,不愿意受自我成长的辛苦,自然就想回到他熟悉的环境里,哪怕吃不饱,哪怕放弃自由。

在中国则更没有这样的问题,拜这20,30年的经济发展,考公上岸,进入组织,还是一种更好,更安稳,更有面子的生活轨迹呢,很多父母一辈已经安安稳稳地过了这样一生,有他们打样,这一代人也可能这样呢。巨不巨婴,无太大关系,更何况很多人压根没有意识,也不会认同的。

所以怎么生活,也是个人的选择。孰好孰坏,自己琢磨和体验吧。

谁是巨婴?

这本出版后大热,但很快就被下架,哎!!!
虽然用一套巨婴理论不能尽数我们的民族性, 肯定存在片面之处, 但这本书我们可以来讨论,来反驳。不能说和自己不同观点的就是敌人,都有亡我之心,都不能出声。

中国政府现在强调民族伟大复兴和自信,宣扬中国的5千年传统文化最优秀,打造中国遥遥领先, 世界第一。
可是越是自信,应该就越能接受批评,越得随时自省吧, 儒家理学宗师朱熹都说了”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”。

现在说不得,碰不得,只能说宝宝最棒啦。碰到东西痛了,那一定是东西的问题,这个东西最坏了,打它;那不是婴儿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