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元时代

作者是个在中日战争时期在占领区上海生活的医生。属于社会精英,在地方、社区上有名望。
战争结束后去了香港,在那个时代就能通过前瞻性的自媒体能力,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自己的品牌。
全书以银元为主线,一直写到1948年法币失败,离沪去港。

之前看过作者的描写上海日占时期的书《抗战时代》
作者出身上海富贵商家,家道中败,早年丧父。
对钱有欲望,一直思考和寻找赚钱的机会。
自己本身又受过良好教育,字好,先后学过中西医,
也有媒体思路,善写文章来变现。
同时情商也高,善于结交,家族的地位又能接触和进入上流社会。

作者很勤奋,每天坚持2小时的写作,后来去了香港,坚持报纸上365天每天日更养生的文章,由此形成了广告效应,在陌生的地方建立起自己的品牌。
包括日常理财,经商的经历都值得一看。很多东西到今天依然是通用的。
而作者的日记也成为他写书,信手拈来的素材。也是香港《上海滩》的特别顾问

中间有段挖银元分家的描写,很是有趣。
之前家族的权威性,长幼有序,的确是中国社会维系的重要文化。
通过长者,实现了相对的公平公正,且大家基本也认同。

作者除了行医,在行商,特别写文章办报纸上的确有一套。

写作者婚后到北京旅行,曹锟是他的亲戚,可见其家族在当时还是能结交到很多上层人士,可能也是其成功的要素。

最早提出废除中医的居然是汪精卫。

作者的创业经商之路,理财方式,都有记录。

现代全球化旅行制度看来就是一战后,二战前开始的,作者去日本前各国刚刚开始实施护照。之前是可以随便全球旅行。

另外中国不远行,缺乏冒险精神是隶属农耕文化骨髓啊。出行只是少数中国人的选择。

写了很多中国过年,请神的风俗,相比日本,似乎我们,特别大陆基本把文化中的这部分剔除干净了。
有信仰的一个好处,就是人有敬畏之心。近代的中国人基本上没有敬畏之心,一心向钱。

还写了那个时代作者遇到的,听到的名人轶事。
商务印书馆起源于改编了一本印度的英文字典《华英初阶》大卖,之前他们只给教会免费印传单,兼容商务印刷。所以起名就是商务。
当时恰逢洋务运动,学英文是普遍的刚需。

作者最后自己起了楼,一方面通货膨胀带来贷款的实质收益,另外全家都搬进楼里,也带来…

写到最后法币失败,上海物价飞涨,真的是过个路口就是一个价格。


总结

读书目的? 了解乱世下普通人的命运
讲了什么? 以银元为主线,描写了中日战争时期在占领区上海的个人生活
最深感悟? 属于在乱世下,依然过了很好的普通人。
特色不同? 大历史背景下真实的个人经历和感悟
实践指导? 如果自己遇到乱世,作者经历值得参考
推荐指数: ⭐️⭐️⭐⭐⭐ ️